煙花寂寞
  2月7日,梁平縣和浦煙花爆竹公司積壓的煙融資花。本版圖/重慶晨報記者 李斌 攝
  梁平煙花爆竹行業協情趣用品會會長張必海。
  來自市燃放辦的數據,今年春節(1月房屋貸款30日~2月6日)8天時間中,我市煙花爆竹銷售明顯減少,與去年同期相比,減少7%,主城區更是減少了22%。在國內禁放限放力度加大、禁止公款消費煙花爆竹、霧霾逼人、公民環保意識增強等背景下,各地煙花爆竹銷售遇冷明顯。
  馬年除夕,家住主城的徐三水一邊看著春晚,一邊關註著微信朋友圈。這是她跟朋友們連續第二年約定:除夕不放煙花爆竹。零點鐘聲響起製冰機租賃時,她望著窗外的煙花,發了一條微信:明年繼續,加油!
  180公裡外的梁平縣聚奎鎮當鋪,張必海的廠里按照最新國標生產的煙花,堆滿了倉庫。有著300多年曆史的梁平煙花爆竹產業,經歷了多年的高危生產後,完成了產業升級,去年在生產上首次實現“零死亡”,不想今年卻遇上了煙花銷售的寒冬。
  行業現狀
  突破 產業升級“零死亡”
  在梁平辦煙爆廠的老闆中,僅一人是大學文憑,這個人就是張必海。
  聚奎鎮生產煙花爆竹的歷史已經超過300年,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門卷筒、填藥、做引的手藝。張必海七八歲的時候,就已經開始幫家裡做爆竹了,“回想起來那時候命大,手上在兌裝藥,腳下還烤起火盆。”
  1985年,張必海被保送進入四川大學計算數學系,1996年,張必海下海創業。1999年,聽說老家梁平正在整治非法爆竹生產,並提高了辦廠門檻,他拿出30萬給兄弟辦廠,開起煙花爆竹公司,當上股東。
  2004年,梁平縣被重慶定為煙花爆竹生產基地,張必海兄弟的廠子也要進行技術改造和產能擴張。“沒辦法,家裡就我一人學歷夠。”張必海重回聚奎鎮,當起了總經理。
  “首先是要安全。”2006年,張必海開始搞產業升級,半機械化生產,“最危險的兌藥、灌藥環節,人和藥分離,由機器來完成。”到2010年,生產實現全機械化,“花了1000多萬。”從此再沒有人員傷亡。
  升級後,張必海的企業從最初3000萬的產值逐年遞增直到過億。
  在張必海的帶動下,梁平的煙爆企業主動產業升級,在提高產量的同時,降低了安全事故。到2011年,全縣非法生產基本絕跡;2012年,全部實現人藥分離,人機分離。
  2013年,是梁平縣安監局分管煙花爆竹的副局長任本忠最揚眉吐氣的一年———全縣27家生產企業,十年來首次實現“零死亡”。
  困惑 新國標產品賣不動
  從2006年開始至今的產業升級,讓梁平的煙花爆竹行業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,年產值提升到10-12億元,質量也有大幅改善,梁平也成為全國22個煙花爆竹重點縣之一。但梁平縣安監局介紹,截至馬年除夕,9000多萬元的庫存,也創下了近幾年的峰值。在蛇年除夕,庫存有4000萬元,再往前一年,農曆廿七的時候,庫存為零。
  馬年除夕,張必海的車間里,堆滿了包裝得五顏六色的煙花。
  按照2013年3月1號開始執行的新國標,適合個人燃放的是C類煙花產品。張必海的公司一直生產到去年的10月份,C類煙花在庫房越堆越多,“生產了500萬發,只賣掉100萬發。其他全部賣不動了,300多萬元壓起。”
  “不好賣,覺得小了,放出來不好看。”張必海果斷改為生產B類產品,煙花的直徑、高度和藥量都有所增加,屬於專業燃放類,“需要專業的人員協助市民燃放。”但這類“超標”產品,卻賣得不錯。
  張必海有些無奈。國標的初衷是為了安全,卻不被市場和消費者接受。
  為了應對專業燃放的市場需求,張必海的公司還培訓了80多名員工,“大型慶典上燃放A類產品,需要專業的燃放公司,我們是唯一一家甲級資質的。”但去年A類產品的業務非常少,這些拿著資格證的技術人員,平時也只有在廠里當工人。
  焦慮 外地產品衝擊市場
  去年11月,作為梁平煙花爆竹行業協會會長,張必海參加了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舉辦的“煙花爆竹重點地區安全監管工作座談會”,瞭解了全國煙花銷售的情況。
  而在重慶,目前,全市有52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,梁平27家,其他25家分佈在18個區縣,“這25家基本只供應本地市場,梁平的27家要競爭全國市場。”在重慶市場上,有大量的來自湖南的煙花爆竹產品。“湖南的產品有品牌效應,我們歡迎好產品競爭,但反對歪產品來開拓市場。”張必海說。
  梁平縣安監局煙花爆竹科科長李寧曾經去湖南考察:“部分企業還停留在公司加農戶的生產模式上,安全生產成本低,質量難以保障。”
  產量的增長,市場的萎縮,再加上外地產品的衝擊,都是梁平的煙花爆竹產業所面臨的問題,李寧擔心企業在安全生產上的投入會逐漸減少,安全問題又將重現。
  如何突圍
  銷售引入適度的競爭機制?
  今年的市兩會上,一份《關於我縣煙花爆竹產業發展狀況及建議》報告,呈送到了梁平代表團手中,對煙花爆竹專營提出了質疑。
  2006年出台的《重慶市煙花爆竹專營管理條例》(以下簡稱條例)規定,本市煙花爆竹銷售實行專營制度,市供銷總社負責煙花爆竹的專營工作。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市供銷總社委托,不得經營煙花爆竹。
  報告指出,由於煙爆公司擁有訂貨及定價的主動權,生產企業喪失了話語權,導致質優價廉的產品,無法進入部分區縣,其中煙花的市內進貨量,不到梁平產值的10%。受此影響,不少合法企業生產的合法產品,只能悄悄非法銷售。
  報告還指出,不少周邊區縣群眾利用私家車到生產企業直接購貨,人為帶來安全隱患,每年有10多人因為非法銷售被拘留或刑拘,被罰款數十萬元。
  報告建議,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和市人民政府,對“條例”進行修改,引入適度的競爭機制。
  國務院《煙花爆竹管理條例》第三條,對煙花爆竹的安全生產、經營、運輸和舉辦焰火晚會,以及其它大型焰火燃放活動實行許可證制度。“只有重慶實行的是專營制度。”張必海說。
  有機煙花將成產業突破口?
  儘管整個行業面臨諸多困難,但張必海說自己這輩子跟煙花爆竹脫不了干係了。
  目前,煙花爆竹企業也在積極尋找新的突破口,梁平的一些煙花產品,已經遠銷到了德國、俄羅斯。
  張必海說,這個行業看似簡單,但如果不學習,就跟不上發展的趨勢。“現在煙花爆竹裡面裝的藥,都是無機原料,燃放過程中,或多或少會影響環境。再過幾年,恐怕就要用有機原料了。”
  張必海笑著說,那時候天上綻放的煙花,地上轟鳴的爆竹,都不會對環境有污染,“會徹底扭轉市民對我們的看法。PM2.5,霧霾、環境污染,就徹底跟我們沒得任何關係了。”
  聲音>
  “生產壓力大 生怕出事情”
  丁凡是梁平人,儘管離開煙花爆竹行業已經有3年了,但仍感慨高風險帶來的巨大壓力,“生產壓力大,生怕出事情。”丁凡說。
  2008年,丁凡投資25萬元,成為聚奎鎮一家爆竹廠的小股東,負責生產和銷售。廠里的管理人員有幾十人,工人600多人,工人幾乎都是周圍的村民,儘管進廠前都進行了安全教育,但文化程度偏低,違規操作時有發生。“每年都出事。”丁凡說,一旦出現重大死亡事故,那這一年就白幹了。
  入股3年後,儘管分了些錢,但丁凡還是決定退出這個行業,“神經綳久了會斷。”
  本版文/重慶晨報深度報道記者 肖慶華  (原標題:煙花寂寞
300年梁平煙花滯銷 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z19ezuv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